上個周末和朋友約好了傍晚去逛街,于是我給自己列了一個時間表:
09:00 起床、洗漱、吃飯
10:00 刷劇
12:00 做午飯、吃午飯
14:00 午休
15:30 洗頭發(fā)、熨衣服、化妝
16:30 出門,5點差不多可以到商場
然而,實際上那天我是這樣度過的:
10:00 醒了開始玩手機
11:00 起床隨便吃點
13:00 繼續(xù)玩手機
15:00 困了睡一會兒
15:40 起來洗個頭
16:20 邊晾頭發(fā)邊化妝
16:40 來不及了!趕緊出門!
17:10 遲到了……
這個情景是不是似曾相識?你曾經(jīng)做過多少次時間規(guī)劃,就有多少次被挫敗感打敗。
沒錯,你中了“計劃謬誤”的毒!
一、什么是“計劃謬誤”?
“計劃謬誤”是指人們往往會低估或高估完成一項任務所花費的時間而設定過于理想化的目標,即:我們相信自己在某一時期內(nèi)能夠做的比我們實際能做的要多。
這一理論最早由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內(nèi)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該理論認為,個體在對完成將來任務所需要的時間進行預測時,更多關注目標任務的具體信息,忽略了任務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潛在障礙,從而會低估任務完成時間。
二、產(chǎn)生“計劃謬誤”的因素
那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對時間的預估,從而產(chǎn)生計劃謬誤呢?
1、任務持續(xù)時間
任務持續(xù)時間的長短會引起對預測時間的謬誤,如果是短時間任務,那么人們會傾向于高估完成的時間;如果是長時間任務,那么人們會傾向于低估完成的時間。
舉個例子,假設現(xiàn)在要抄寫一段300字的文章,你認為需要10分鐘才能完成,但實際上你只花了8分鐘;然而,如果你要抄寫一篇3000字的文字,你可能只會給自己預留一小時的時間,而實際上,你根本寫不完。
2、任務復雜程度
心理學家Connol ly和Dean采用程序編寫任務,以程序員為被試,發(fā)現(xiàn)在對分部分的子程序任務進行估計時,被試并未出現(xiàn)低估或高估,而在對相對子程序更為復雜的整個程序任務用時進行估計時,出現(xiàn)了很大的樂觀低估。
我們可以看到,相對復雜的任務是低估謬誤效應的前提,即簡單的任務不易被低估,而復雜任務易被低估。
這是因為我們并不能準確地估計復雜任務中每一個小步驟所需要的時間,因此會產(chǎn)生比較大的偏差。
3、任務熟悉程度
越是熟悉的任務,人們在預估時間時往往會傾向于低估完成的時間:昨天寫文案花了兩個小時,今天一個半小時就可以了!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輕敵”一我 上次拼完一個樂高模型只用了三天,這次我兩天半就行!
但是,你卻忽略了很多因素,比如今天的文章素材更難找,可能還有其他的任務需要處理等等。
三、如何避免“計劃謬誤”?
分析了那么多計劃謬誤產(chǎn)生的因素,接下來我們談一談如何避免它的出現(xiàn)。
1、基于歷史數(shù)據(jù)做預估
根據(jù)以往的歷史數(shù)據(jù)來做預估會更加靠譜,比如之前一個月,每天的日常工作都需要花費3~4個小時,那么你的時間計劃就不要少于3個半小時。
2、參考他人的意見
個人的視野總是有局限性,所以可以將自己的時間計劃告訴其他人,讓他們從更加客觀的角度去評判你的計劃。
3、設定緩沖時間
無論時間計劃如何,都一定要給自己設定一個緩沖時間,用于應對突發(fā)情況。
比如你從家到公司一般只需要半個小時,但是考慮到堵車、電梯排隊等可能性,你最好能夠提前10分鐘出門。
計劃謬誤雖然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但是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去糾正它,就可以避免“時間的陷阱”。
服務熱線
0356-3043986